反
馈
摘要:动趋结构"V+来/去"基于驱动-路径图式,表达受动者在施动者驱动下朝向或背离叙说者所在位置的路径变化,具有一定的致使性.这一结构呈现为从空间到领属、时间、生理、存在、比较和行为能力等认知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主观化程度越来越强,致使性越来越弱."来/去"的使用与叙说者所在的实在或虚拟位置有关,前者体现为终点聚焦,后者体现为起点聚焦和终点聚焦...
摘要:靖远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靖远方言的声调进行初步研究,得出的结论为:靖远方言有四个单字调,分别是阴平51、阳平24,上声55、去声33.
摘要:本文引入相关的时体理论,对“曾经”和“已经”的语法意义进行描写,分析其时间指向和事件的影响与效应.研究表明:“曾经”用于过去完成, “已经”用于过去、现在、将来时间的完成. “曾经”“已经”与句尾“了”的共现情况不同,“曾经”在时间指向上具有回溯性,与句尾“了”的“起始义”不相容,因而不能共现;“已经”在时间指向上是右向的,与句尾“了”的...
摘要:文章以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阶段模式假说为依据,通过跨文化适应过程、跨文化适应领域、跨文化适应压力等三个方面共14个指标,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进行了研究,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特点非常明显,出于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敬佩,他们对中国社会存在很强烈的好感,这种好感促进了他们的跨文化心理适应....
摘要:动趋式"V+到"基于驱动—路径图式,最初表达在施动者力的作用下受动者到达某处的变化.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沿着从认知到语义再落脚到句法的研究思路,采用共时构拟与历时验证的方法,讨论其语义演变.该结构使用频率高,语义类型丰富,由空间域隐喻扩展至时间域、状态域,由"到达处所"引申为"到达极性时间点""得到某关涉者""到达极性数量"和"到达极...
摘要:"没有……就没有……"这一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早就出现,最初用关联词及标点符号连接,但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没有X就没有Y"结构.根据构式语法理论以及"没有X就没有Y"结构在结构-语义上的特点,我们将此称为"没有X就没有Y"构式,并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该构式进行分类.此外,"没有X就没有Y"从条件复句经过压缩与整合而质变为"没有X就没有Y...
摘要:为适应"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使来华留学生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相接轨,梳理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中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缺少产业化意识、全局意识、规划意识和服务意识,管理模式陈旧,管理低效.从宏观规划、效率提升和内涵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摘要:本文以历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为例,阐述历年参赛课件的优点和不足,并进一步分析了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机互动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摘要:民族劳工视角作为劳工社会学的重要维度日益受到重视.工厂社区汉族与维吾尔族的民族交往可以透过经济场景来检视是如何实践的.文章通过对新疆喀什棉纺织厂维吾尔族和汉族劳工在巴扎-市场、商店-超市、银行-机构等情境中交往的个案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而呈现出汉文化、维吾尔文化和国家在场三者之间的社会互动关系....
摘要:汉语和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指出了将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必要性,总结出中国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