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很多,包括手术切除、基因治疗、靶向治疗、放化疗、免疫疗法及中医治疗等,其中最主要的干预措施为手术切除,即按照肿瘤学原则切除所有病变组织和清扫局部淋巴结[1-3],但术后仍有多数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另有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手术时机[4]。对于此类患者,化疗占据重要地位,目的是缓解疾病症状、控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其生存期[5]。目前,单药化疗、联合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的联合治疗构成了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无论一线采用何种化疗方案,均将出现疾病进展,需接受二线化疗[6-7]。而现用二线化疗方案多以一线化疗方案常用药物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基础,疗效欠佳,且易出现耐药性,毒副作用明显[8]。因此,寻找有效、毒副作用少的5-FU替代药物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了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52例。纳入标准:(1)经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缓解后疾病再进展;(2)均有可测量转移灶(1个病灶且直径>1cm),且转移病灶无法手术切除;(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全身功能状态(performancestatus,PS)评分0~2分,Karnofsky(KPS)评分70分,估计生存时间>3个月[9];(4)既往无雷替曲塞使用史;(5)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患不适合化疗以及无法随访者。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44~76岁,平均(61.6711.35)岁;PS评分:0分9例,1分12例,2分5例;原发病灶:结肠癌15例,直肠癌11例;转移部位:肝转移14例,肺转移13例,骨转移4例,淋巴结转移12例,腹盆腔转移7例;一线化疗方案:FOLFOX4方案[用药为奥沙利铂+亚叶酸钙(calciumfolinate,CF)+5-FU]17例,mFOLFOX6方案(用药为奥沙利铂+CF+5-FU)5例,XELOX(用药为奥沙利铂+卡培他滨)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3~75岁,平均(60.9111.40)岁;PS评分:0分8例,1分14例,2分4例;原发病灶:结肠癌16例,直肠癌10例;转移部位:肝转移15例,肺转移12例,骨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13例,腹盆腔转移8例;一线化疗方案:FOLFOX方案16例,mFOLFOX6方案7例,XELOX方案3例。两组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IRI标准方案治疗:CPT-11180mg/m2,静脉滴注90min,第1日;CF200mg/m2,静脉滴注2h,第1、2日;5-FU400mg/m2,静脉注射,第1、2日;5-FU600mg/m2,泵控持续静脉滴注44h。观察组患者采用雷替曲塞联合CPT-11治疗:CPT-11180mg/m2,静脉滴注1h,第1日;雷替曲塞2.5mg/m2,静脉滴注>15min,第1日。两组患者均每3周重复1次,每次计为1个治疗周期;所有化疗均按常规行预防呕吐处理,每个周期结束时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