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两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组别年龄(岁)初产妇[n(%)]高龄产妇[n(%)]未规律产前检查[n(%)]既往有流产史[n(%)]入院时血压(mm Hg)高血压1级[n(%)]高血压2级[n(%)]高血压3级[n(%)]合并RPLS组(n=43)29±8 6(14.0)14(32.6)27(62.8)25(58.1)10(23.3))9(20.9)24(55.8)非合并RPLS组(n=45)31±5 7(15.6)16(35.6)31(68.9)27(60.0)19(42.2)16(35.6)10(22.2)t/χ20.180 1.145 1.543 7.821 0.371 3.674 2.533 7.251P 0.110 0.438 0.782 0.093 1.043 0.093 0.105 0.005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神经临床影像综合征,其发生主要取决于毛细血管滤过压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头痛、痫样发作、视物模糊、精神或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受损等[1-4]。目前,RPL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RPLS是多病因,包括高血压,急性或慢性肾功能受损,内分泌疾病等[5]。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是RPLS的高危人群,发病急、进展快,容易可危及母儿生命,但其病程通常可逆,预后良好,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合并RPLS者与未合并RPLS者进行比较,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RPLS的危险因素,探讨能够早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RPLS的临床依据,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单胎活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年龄21~37岁,孕周30~37周,孕次0~4次。纳入标准为:住院期间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行头颅MRI检查者。排除标准为:既往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或内科疾病,影响预期寿命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合并RPLS组(43例)和未合并RPLS组(45例)。1.2诊断标准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教育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6]。高血压的分级:为避免降压药物的影响,本研究所收集的血压值为孕妇入院时的血压(而不是其住院期间的最高血压)。分级参考《内科学》(第8版)[7],(1)高血压1级:收缩压为140~159mm Hg和(或)舒张压为90~99mm Hg;(2)高血压2级:收缩压为160~179mm Hg和(或)舒张压为100~109mm Hg;(3)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mm Hg和(或)舒张压≥110mm Hg。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危险因素的OR值及其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孕妇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平均年龄、初产妇、高龄产妇、未规律产前检查、既往有流产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RPLS组孕妇入院高血压3级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RPLS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并发症比较合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