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性臂丛损伤的神经重建诊治进展(无全文)

作者:孙嘉宇;陈亮;胡韶楠 刊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上传者:

抱歉,该篇全文还没有人上传哦!我要 上传, 我要 求助

【摘要】目的 综述分娩性臂丛损伤(又称产瘫)的诊治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与产瘫有关的文献,并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分型、辅助检查以及神经重建手术的适应证、方式和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近年来产瘫发病率未见明显下降。体质量≥4 kg、产钳助产和孕妇体质量指数≥21是产瘫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是保护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用于产瘫的定性诊断,但不可用作定量指标。脊髓CT及MRI造影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约为0.7和0.97。一般采用Narakas分型,即Ⅰ型为C5、6损伤,Ⅱ型为C5~7损伤,Ⅲ型为全臂丛损伤,Ⅳ型为Ⅲ型伴Horner征。通常认为3个月无屈肘动作是臂丛探查指征。10%~30%产瘫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上干创伤性神经瘤,绝大多数作者主张行神经瘤切除神经重建。上中干手术疗效的最终评价应在术后4年、全臂丛应在术后8年;功能评价主要采用肩关节Mallet评分、肘关节Gilbert评分和手功能Raimondi分级。结论 出生后3个月无屈肘时应行手术探查;对于创伤性神经瘤(即使术中有电传导)应行切除并臂丛重建。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问答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