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无全文)

作者:兰清莲;周成业;王小同 刊名:《温州医学院学报》 上传者:

抱歉,该篇全文还没有人上传哦!我要 上传, 我要 求助

【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死(CE)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560例(其中CE组186例,LAA组374例),按是否发生HT分为HT亚组和非HT亚组。收集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心房颤动病史,入院24 h内的血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影像学检测到的梗死面积,入院后的抗凝、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情况。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两种类型脑梗死HT的危险因素。结果:LAA组与CE组患者间HT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OR=1.946,95%CI:1.224-3.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LAA组,他汀类药物治疗(OR=0.212,95%CI:0.067-0.672)、抗血小板治疗(OR=0.170,95%CI:0.074-0.388)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OR=1.088,95%CI:1.02-1.16)与HT显著相关,而在CE组,FBG(OR=2.168,95%CI:1.131-4.155)和抗血小板治疗(OR=2.224,95%CI:1.142-4.330)为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患者较LAA患者HT发生率高。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为LAA患者HT的保护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与LAA患者HT相关,而FBG高及抗血小板治疗为CE患者HT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问答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