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分析的古今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研究(无全文)

作者:李孜睿 刊名: 上传者:

抱歉,该篇全文还没有人上传哦!我要 上传, 我要 求助

【摘要】目的:通过搜集整理古籍与现代对大肠癌病证治疗的文献,对古今医家应用中医药对大肠癌治疗的用药进行对比,梳理大肠癌中医药治疗的发展脉络、系统总结其用药规律、对比古今各自用药特点,为当今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寻找合理用药、有效用药,探索防治大肠癌的有效途径,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材料与方法:古代文献来源:为更加全面的总结古人对于本病的论治,在现代医家对于本病认识的共识基础上,运用正版授权的《中华医典》软件以以“肠溜”、“肠覃”、“肠澼”、“积聚”、“伏梁”、“癥瘕”、“肠风”、“脏毒”、“痢疾”、“便血”、“锁肛痔”、“脏痈痔”为关键词进行目录搜索,将搜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然后与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进行对比校正,采用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选方标准,确定所需录入的方药。现代文献来源:分别用“大肠癌”或“肠肿瘤”或“结直肠肿瘤”与“中医药”或“中医药疗法”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数据库中搜索1996年1月—2016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相关文献及论著,筛选后,根据选方标准确定所需录入的方药。将所得方药录入Excel表格中,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根据选方标准,共选出符合标准古代处方209首,共涉及186味中药,药物总频次为1358味次;共选出符合标准现代处方107首,共涉及193味中药,药物总频次为1055味次。2.当归用药频次为79味次,处方出现率为38.80%,在古方用药频次中位列第一;白术用药频次为62味次,处方出现率为57.94%,在今方用药频次中位列第一。3.古方中: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理气药、解表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这8类药总用药频次为1129味次,相对频次为83.14%;今方中:补虚药、清热药、利湿渗水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消食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化湿药,这8类总用药频次为943味次,相对频次为89.38%。4.今方中应用利水渗湿药的相对频次为11.28%,古方中为1.27%,今方中应用最突出的为茯苓,在处方中的出现率为43.93%。5.今方中应用消食药的相对频次为4.63%,古方中为0.44%,今方中最突出的用药为麦芽。6.古方中补虚药的应用相对频次为25.92%,其中补气药在补虚药中所占频率为41.48%,补血药为43.47%;今方中补虚药的应用相对频次为33.83%,其中补气药在补虚药中所占频率为64.71%,补血药为13.17%。7.古方中清热药的应用相对频次为16.27%,其中清热燥湿药在清热药中所占频率为46.61%,清热解毒药为10.86%,清热凉血药为32.13%;今方中清热药的应用相对频次18.58%,其中清热燥湿药在清热药中所占频率为14.80%,清热解毒药为72.96%,清热凉血药为6.63%。结论:1.古代医家主要应用的药物有: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理气药、收涩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现代医家主要应用的药物有: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2.古今医家对于本病的治法均以补虚清热为主。但古代医家在补虚清热的基础上,兼以理气止血、活血化瘀、温里等治法,更注重从“血”论治;而现代医家则更多的兼之以利水渗湿药与消食药,与补虚药相合来固护脾胃,更注重从“气”论治。3.补虚药与清热药均为古今医家应用最多的药物。4.古代医家应用补虚药以补气药、补血药为主;现代医家则重点应用补气药。5.古代医家应用清热药以燥湿清热药、清热凉血药为主;现代医家则主要应用清热解毒药。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问答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