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文档486172 打包下载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上传者:吴善亭 上传时间:

    摘要:明清之际“天学”思潮有两个彼此独立的源头,分别是中晚明阳明学宗教化思潮,与外来的天主教思想。黄宗羲《破邪论》主要是针对前者所引发的明清之际“敬天”思潮而撰写的理论辨析著作。当前学术界相关研究多将黄氏文本放置于天主教思想背景中讨论,造成许多误解。《破邪论》对昊天上帝、魂魄与精神观念进行了批判和清理,展示了黄宗羲“天学”思想的特出之处,即在历...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上传者:张海燕 上传时间:

    摘要:集体记忆是维护国家稳定、建构民族认同的重要支撑,家风是集体记忆的表征,其传承是对集体记忆的延续和书写。数字时代使家风场域发生了变化,时间断裂和空间抽离使家风传承面临瓶颈,活化家风成为当下的时代命题。要实现集体记忆在家庭中有效传承,就需要以当代笔墨做好家风现代叙事,建立传承的常态化机制,赋予家风新的时代活力。...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上传者:王异虹 上传时间:

    摘要:中国传统艺术中存在一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根源于老庄的“无为哲学”,自唐宋以来逐渐突显。它与有为不同,是一种非自我意识、非执于法、非功利性的观念,指向一种无法被人的智识所穿透、出自本然的自发性创作方式。张涟“高坐与客谈笑,但呼役夫,某树下某石置某处”的园林置石艺术创作状态正是对这一观念最为生动的诠释。以此状态为媒介,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传者:夏宏泉 上传时间:

    摘要: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技术悲观主义者的深重忧虑,而这些忧虑不无合理之处。智能技术发展的失控,致使人类的生存被技术所统治、命运被技术所决定。智能技术的社会应用造成大范围的“技术性失业”,不仅导致了严重的劳动经济问题,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破坏。智能技术的社会应用和深入推广,使人们被迫置身于无穷无尽、应接不暇的“技术进步”,从而导致精神文明的...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新乡医学院心理学院,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心理学院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办公室 上传者:黄梦娟 上传时间: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类专业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课程思政的深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当首先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实施与评价机制,从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思政素材挖掘、内容与平台建设、教学实施等多方面联动,切实发挥心理学类专业课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全面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实现心理学类专业课程与...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清华大学哲学系 上传者:杨金枝 上传时间:

    摘要:见体论是熊十力哲学中具有根本性的一个问题。“见体”包含两义:一指认识宇宙论的实体,二指体认心的本体。第一种意义为人们所熟知,但第二种意义更为重要。宇宙论上的见体,强调在变动中证见实体,即用见体。体认心的本体则意味着反诸己心而达到一种无分别的意识状态,体证到此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见体的方法在于反心。见体之境是明觉自明自了、浑然一体、内外不分...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上传者:贾辉 上传时间:

    摘要:伯林特的“消极崇高”(negative sublime)概念,关注到美学与后工业社会转型中人类生存境况间的关系,提请人们注意矛盾冲突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从根本上来说,伯林特对美学重要范畴“崇高”所作的新阐释,更侧重于从语用学角度将其价值意义与当代美学反思联系起来,使得“崇高”的语用发生了流变。即便如此,这一新阐释也仍然存在一定的局...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传者:胡秀群 上传时间:

    摘要:“预期与非预期”矛盾是恩格斯晚年所特别阐发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史哲学历来关注的一个难题。这一问题并不像有神论者认为的那样,是神意和天命所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看来,“非预期”根源于实践内蕴的历史规律与人的目的之间的冲突,而非神意所为;“预期”只是“现实的人”的“预期”,与神灵无关。“预期与非预期”矛盾的科学无神论诠释,将人民获得现实幸...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 上传者:张伶俐 上传时间:

    摘要:《理想国》第五卷开头以阿得曼托斯“怎么也不能让他走”(449b)开始,众人要求苏格拉底对前文中提出的观点进行解释,回答“你觉得我们的护卫者应该怎样去把妇女与儿童归为公有;儿童从出生至接受正规教育,这一阶段大家公认是教育的最难时期,这一时期应该怎样去培养他们”(450c)这一问题。而苏格拉底的回答引发了三波浪潮即问题:第一,男女在城邦中的地...

  • 分类:哲学、宗教 格式:PDF 积分:0 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上传者:姚春雷 上传时间:

    摘要:通过对民国时期社会调查活动的梳理,分析总结当时的知识精英阶层探讨宗教问题的理论背景、实践出发点、关注角度以及相关特征等,从而以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把握“宗教”这一概念在19世纪末进入汉语学术界之后的知识生产与解释实践。并从社会调查的具体宗教问题入手,勾勒出知识精英阶层对中国本土宗教现象的理论生产,及其背后产生的社会意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